大家好,我們是成都小火科技,今天是2025年8月26日,星期二。我們公司成立于2013年,自主的軟件開發團隊。目前我們開發的APP等軟件系統中,90%都有AI的功能。今天我們來介紹K12個性化學習AI軟件的開發。
項目啟動初期,團隊用了兩個月時間做需求對接。主要對接對象包括三所K12學校的教師、學生和家長代表,以及教育研究院的課程專家。教師群體提出的需求集中在作業批改效率和學生知識點薄弱點定位上,例如初中數學老師每周需要花6-8小時批改計算類作業,希望能自動分析錯題涉及的公式應用錯誤類型;學生群體的核心訴求是減少重復練習時間,比如小學五年級學生反映英語單詞聽寫正確率穩定在90%以上,希望減少該類單詞的重復背誦任務;家長群體關注學習過程的透明度,需要每周收到包含學習時長、知識點掌握進度、與班級平均水平對比的文字報告。教育專家則強調軟件需符合國家課程標準,知識點標簽體系要與人教版、北師大版等主流教材完全對應。這些需求被整理成237條具體功能點,其中12條因技術實現難度過高或與教育規律沖突被篩除,最終保留225條進入開發清單。
數據采集階段涉及多源數據整合。首先是學校現有教學系統的歷史數據,包括近三年的期中期末試卷、單元測試卷,以及部分班級的課堂答題器記錄。其次是新增的實時數據采集,通過開發輕量級客戶端嵌入學校已有的在線學習平臺,采集學生日常作業的答題軌跡(如數學大題的步驟輸入時間、修改次數)、口語練習的音頻流(用于發音準確度分析)、閱讀類應用的翻頁和標注行為。數據采集過程中遇到兩個關鍵問題:一是部分學校使用的是自研教學系統,數據格式不統一,團隊用了一個半月開發數據轉換中間件,將27種不同格式的JSON和CSV文件統一為系統可識別的XLSX格式;二是手寫作業的數字化問題,小學階段約40%的作業為手寫,團隊引入OCR識別技術,針對小學生字跡潦草的特點優化模型,將數字和符號的識別準確率從初始的82%提升至95%,漢字識別準確率從78%提升至89%。
數據處理環節包含清洗、標注和脫敏三個步驟。清洗階段處理了約12TB的原始數據,剔除無效記錄(如答題時間小于1秒的測試提交)、修正異常值(如某學生數學考試得分顯示為150分,經核查為系統錄入錯誤)、統一時間戳格式(將不同時區的記錄轉換為北京時間)。標注階段由15名教育專業實習生和3名一線教師組成的團隊完成,為每條數據添加知識點標簽(如“人教版七年級數學 上冊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解方程”)、錯誤類型標簽(如“公式記憶錯誤”“計算步驟遺漏”“題意理解偏差”),共標注了87萬條數據記錄,標注一致性通過Kappa系數檢驗達到0.89。脫敏階段對涉及學生個人信息的數據進行加密處理,使用AES-256算法對姓名、學號、聯系方式進行加密存儲,僅保留用于模型訓練的匿名化ID,所有數據處理過程均通過教育部門的安全合規審查。
算法模型開發是核心環節。團隊選擇了混合模型架構:基礎層使用XGBoost算法處理結構化數據(如考試成績、作業正確率),用于預測學生的知識點掌握概率;中間層用LSTM神經網絡分析非結構化數據(如答題步驟的時間序列、口語錄音的聲學特征),捕捉學習行為的時間依賴性;應用層通過知識圖譜關聯知識點,構建學生個人的知識漏洞網絡。模型訓練使用了學校提供的2019-2024年共6年的脫敏數據集,按7:2:1的比例劃分為訓練集、驗證集和測試集。初始模型在驗證集上的知識點預測準確率為73%,通過調整LSTM的隱藏層數量和XGBoost的學習率參數,準確率提升至81%;針對初中物理力學部分的特殊需求(學生常因受力分析錯誤導致解題失敗),團隊額外標注了2萬條受力分析圖的特征數據,引入計算機視覺模型識別受力方向和大小,將該知識點的預測準確率從65%提升至83%。模型訓練耗時3個月,期間進行了17次參數調優和5次架構調整。
功能模塊開發分為四個核心子系統。智能診斷子系統基于訓練好的模型,輸入學生最近30天的學習數據,生成包含12個維度的診斷報告,每個維度顯示掌握程度(低/中/高)、最近一次測試的表現趨勢、建議的補救措施(如“建議完成人教版七年級數學第三章習題1-5”)。資源推薦子系統依托知識圖譜和協同過濾算法,為每個學生生成個性化資源列表,包含題目(難度系數匹配當前水平)、視頻(講解風格匹配學習偏好)、文檔(補充拓展內容),推薦準確率通過A/B測試驗證,初期為68%,上線前優化至82%。學習路徑規劃子系統根據診斷結果和資源推薦結果,動態生成每日學習任務清單,考慮學生的學習節奏(如晚8點后效率下降,減少高強度計算任務)、剩余課時(如距離期中考試還有15天,增加重點章節練習量)、疲勞度(連續學習40分鐘后推薦5分鐘眼保健操視頻)。家校同步子系統開發了家長端小程序,支持查看孩子的診斷報告、學習進度、資源使用情況,設置消息提醒(如“您的孩子已完成今日數學練習,正確率85%”),消息推送頻率可由家長自定義(每日/每周/每月)。
測試優化階段分為內部測試和外部試點。內部測試持續了45天,團隊模擬了200名不同年級、不同學科的學生用戶,覆蓋了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中三年級的全學段,測試用例包括正常操作(提交作業、查看報告)、異常操作(連續快速點擊按鈕、輸入非法字符)、極端場景(網絡中斷時提交作業、設備離線時使用緩存資源),共發現并修復了327個bug,其中影響核心功能的嚴重bug有12個(如知識點標簽關聯錯誤導致推薦資源完全偏離),一般功能問題289個(如界面排版錯位、加載動畫卡頓),性能問題26個(如大數據量查詢響應時間超過2秒)。外部試點在成都的兩所公立小學和一所初中進行,共有1200名學生、80名教師、150名家長參與,試點周期為3個月。試點期間收集到教師反饋67條(如“診斷報告中的建議措施不夠具體,希望增加例題鏈接”)、學生反饋123條(如“資源推薦列表的分類不夠清晰,找起來麻煩”)、家長反饋89條(如“消息提醒太多,希望能折疊不重要的通知”)。針對這些反饋,團隊調整了診斷報告的建議模塊(增加例題鏈接和視頻講解入口)、優化了資源推薦列表的分類標簽(從5類增加到8類)、修改了家長端的消息提醒設置(增加折疊功能和重要性分級)。
軟件正式上線前,團隊完成了最后的性能壓測和安全審計。壓測結果顯示,系統在同時在線10萬名學生、每秒處理5000次請求的情況下,響應時間保持在1.2秒以內,符合教育類軟件的性能要求。安全審計由第三方機構完成,確認系統符合《個人信息保護法》《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等法規要求,數據存儲和傳輸的安全性達到等保三級標準。截至2025年8月,該軟件已在15所K12學校開展規模化應用,覆蓋學生8000余人,教師1200余人,家長1.5萬人。根據試點學校的統計數據,學生日均無效練習時間減少35分鐘,教師作業批改時間減少2.8小時/周,家長對學生學習情況的了解度從42%提升至78%。這些數據驗證了開發過程中各項需求的實現效果,也為后續版本的迭代優化提供了實證依據。
文章來源網址:http://www.zeyuandiaosu.com/archives/xitongkaifa01/2096,轉載請注明出處!





精選案例
推薦文章
Core competence
高質量軟件開發公司-成都小火科技
多一套方案,多一份選擇
聯系小火科技項目經理,及時獲取專屬《項目方案》及開發報價
咨詢相關問題或預約面談,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與我們聯系
業務熱線 191135518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