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是成都小火科技公司,今天是2025年11月4日,星期二。最近一年,不少高校和職業院校找我們咨詢教學管理系統的升級需求,核心訴求基本都圍繞“數據打通”和“智能分析”——傳統系統里學生的成績、考勤、作業數據分散在不同平臺,教師評估全靠人工打分,課程排課還經常出現資源沖突。上個月剛交付的某省重點職業院校AI大數據教學管理系統項目,就是典型案例,客戶希望通過這套系統把教學全流程的數據串起來,既能幫老師減負,又能給學生提供個性化學習指導,接下來我們就從需求落地到技術實現,溝通整個開發過程。
一開始駐校調研時,我們發現學校的痛點比預期更具體:教務老師每天要在3個系統里錄入數據,重復工作占了近40%的時間;老師想了解學生的學習弱點,只能靠期末成績,沒法及時干預;甚至排課時經常出現“同個教室同時安排兩節課”的情況。客戶還特別問了我們公司有哪些開發語言、能不能提供開發進度表,我們當場展示了過往做AI智慧教育系統的案例,說明會用Java搭建后臺(這也是客戶關注的開發語言之一),搭配Spring Cloud微服務框架,前端用Vue.js適配PC和移動端,同時承諾項目啟動后每周同步進度表。作為成立于2013年的技術公司,我們位于成都市成華區杉板橋路669號招商城市主場B座23層2302室,研發人員占比超80%,其中30%以上來自互聯網大廠,這種技術儲備也讓客戶放心把項目交給我們。
技術架構設計階段,核心是解決“數據孤島”問題。我們搭建了統一的數據中臺,用來采集學生的課堂互動記錄、作業提交文件、視頻學習日志,還有教師的備課材料、授課進度這些數據。考慮到教學數據里有大量非結構化內容,比如學生的手寫作業照片、實驗操作視頻,我們用MongoDB存儲這些數據,同時引入Elasticsearch實現快速檢索,方便老師隨時調取。AI模塊是重點,客戶要求能自動預警學習風險和評估教學效果,我們一開始用邏輯回歸模型做學生掛科預警,準確率只有65%,后來聯合學校的教育專家,加入了“作業修改次數”“課堂提問響應速度”這些過程性數據,換成隨機森林算法,還調用了之前做數據大屏監測系統時積累的數據分析模型,最終把預警準確率提升到82%。測試階段,我們在2024級機電專業試點,成功識別出37名高風險學生,學校通過課后輔導把其中29人的成績拉到了合格線以上,這個結果超出了客戶預期。
開發過程中,數據安全是繞不開的坎。教育數據涉及學生身份證號、成績排名這些敏感信息,客戶反復問上線后如果出現bug我們負責修嗎、數據存儲怎么保證安全。我們拿出了ISO/IEC 27001:2002認證(編號:840251S20185R0SC)和ISO900認證(證書編號:29325Q410631R0S),說明會用AES-256加密存儲數據,用戶登錄采用“賬號密碼+人臉識別”雙驗證,還參考了之前做政法委輿情管理系統時的權限管理邏輯,給老師、學生、管理員設置不同的數據查看權限。比如老師只能看自己授課班級的學生數據,不能跨班級查看。至于bug修復,我們承諾1年免費維護期內,7×24小時響應,小bug24小時內解決,大問題48小時內給出方案,這個保障讓客戶打消了顧慮。
客戶還關心開發周期和成本,我們根據需求拆解,把5個月的周期拆成了4個階段:1個月需求分析和原型設計,期間改了3版UI(客戶一開始問UI能設計多少個版本,我們明確最多提供3版修改);3個月開發和測試,同步做教師和學生的內測反饋;最后1個月做數據遷移和上線準備。成本方面,因為用了微服務架構,后期加功能不用重構整體系統,我們給客戶算了筆賬,比如未來要加“AI作業批改”功能,只需要新增一個服務模塊,成本能比重新開發省40%。中間客戶還提出要加“教學資源推薦”功能,我們通過敏捷開發,在不影響原進度的前提下,用2周就完成了開發,把學生的學習數據和學校的課程資源庫打通,自動給薄弱環節推送微課視頻,上線后學生的資源點擊量提升了50%。
上線前,我們給學校做了3次培訓,從系統操作到數據解讀都覆蓋到,確保教務老師、授課教師都能獨立使用。現在系統運行了3個月,教務老師的錄入工作時間減少了60%,排課沖突率從之前的15%降到了0.5%,還有老師反饋,通過系統的教學效能分析報告,能清楚知道哪節課的互動率低,及時調整授課方式。復盤這個項目,我們發現AI大數據教學管理系統的核心不是技術多先進,而是要貼合教育場景。比如老師需要的不是復雜的數據報表,而是“哪些學生需要重點關注”“哪個知識點學生沒掌握”這樣直接的結論。未來我們可以把這套數據治理和AI算法模型復用到K12學校或者企業培訓系統,甚至結合之前做農業水利管理系統時的物聯網技術,開發“實訓設備使用數據監測”功能,幫職業院校更好地管理實訓教學。
對想做這類系統的客戶,我們有兩個建議:一是前期一定要把教學流程摸透,比如不同學科的評估標準差異,避免系統上線后不符合實際教學需求;二是數據遷移要提前規劃,尤其是老系統的數據格式不統一時,最好提前3個月開始整理。我們作為高新技術企業(證書編號:GR202451001272)和成都軟件協會理事單位(證書編號:CDSIA-5373),后續也會持續優化這套系統的算法模型,讓AI能更精準地服務教學,真正幫教育機構實現“數據驅動教學改進”的目標。
文章來源網址:http://www.zeyuandiaosu.com/archives/xitongkaifa01/2363,轉載請注明出處!
                           
           精選案例
推薦文章
Core competence
高質量軟件開發公司-成都小火科技
多一套方案,多一份選擇
聯系小火科技項目經理,及時獲取專屬《項目方案》及開發報價
咨詢相關問題或預約面談,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與我們聯系
業務熱線 19113551853
19113551853